陳柏豪skyler chen5/29(五)在中央廣播電台RTI的訪談
歡迎大家線上收聽柏豪skyler的電台訪談:
http://english.rti.org.tw/Others/ProgramSchedule.aspx
展覽預告/ The Breast Stroke蛙式大人-Hsu Yin-Ling's solo exhibition 許尹齡 個展
展覽預告/從過去時光傳來的訊息
從過去時光傳來的訊息-
數位 攝影美學 概念展
彷彿從另一個世界透出來某種眩目的光
一層一層無數個可感知但無從清楚言說的詩意
當快門按下的一瞬
彷彿整個世界陷溺在影像的奇觀之中
本次展出的年輕藝術家們試圖運用多元的角度來賦予攝影截然不同的全新樣貌。結合手工拼貼、立體裝置和數位影像後製等手法,讓攝影有了不一樣的表情;從生活的點滴到對於困頓生命的提問、從敘事的抒情到跳脫的奇想、從往日的緬懷到前衛的跳躍、從靜美的詩意到人間一瞬的匆匆無常。沒有明確的開始也沒有確切的結束,在過程中找到當下的意義才最重要。
參展藝術家
王俊明/陳湘寧/何慧儀/李辰禧/林冠勳/林家偉/張筱筑/陳泊宏/
陳 毅/湯雅茜/廖心瑋/劉信廷/鄭珮媛/陳怡謹/顏大為/柯欣瑀/
莊永傑/何婉甄/胡郅承/胡敬雍/陳明杰/蔣宛凌/鍾佳倫/陳品易/
莊雅晴/李靜宜/洪苡茜/張介禹/廖致誠/呂佳諺/鄭凱文/吳書瑋/
李文豪/陳厚宇/劉元將/黃旭睿/陳衍良/李元丰/陳育民
策展人/陳育民
協辦單位/實踐大學高雄校區資訊模擬與設計學系
展覽時間/6月6日至6月14日
展覽地點/畫廊 the GALLERY

諾曼共和國 / 第一章:模擬的生活
陳柏豪個展
Republic of Norman / Chapter One :Imitation of Life
Skyler Chen Solo Exhibition
The characters found in his paintings illicit not only feelings of melancholy but also joy through the subtle reference to clowns; showing the sadness that goes hand in hand with joy. Even though the tone of his paintings is somber, Skyler's works are more exemplified by his unique and intimate style which allows for a dialogue with his figure paintings. The people in his work try to conceal the anger they feel to the real world and the construct of the United Nations. The uniformity created by the hats that they wear and their relatively homogenous visages allow for an egalatarian society with equal access to pro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conformity disallows closer interpersonal contact and causing them to be lonely.
From an early age, Skyler has stood aside and resisted conforming to the world around him. The urge to paint has driven him and allowed him to experience all the facets of life. His travels around the world have enriched his art, and as said by one of his favorite artists, “Henry Darger! The fiction in his work is really beautiful!”
文/季惠民
不論是否是職業攝影工作者,任何人拿起相機或是攝影機拍照時,不管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之中,都是和光線在打交道。而好的光線創造好的照片,幾乎是在筆者的攝影教學中第一個提到的重點。因此,當攝影創作新銳黃國彥在不久以前告訴我他即將透過《光.序曲》攝影展發表一批作品時,光憑藉著攝影展的文字主題想像,可以說是讓人一點也不感覺意外。似乎對光線的追尋,一直是攝影創作者的人生重要功課之一。
然而當國彥把展出的作品圖檔樣張傳來,並且告訴我這場攝影展出的空間是在高雄市的一家MARSALIS BAR,也就是所謂的夜店酒館的時候,不禁讓筆者好奇了起來。對長時間投入攝影創作的藝術家而言,作品發表與展出空間場域的選擇當然又是一項重要的人生課題。或許照片成為夜店擺飾或是介入夜店空間雖然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以影像為內容主軸的攝影主題展出選擇在酒館發表,卻是耐人尋味與值得思考的一項嘗試。國彥這批攝影展出內容與酒館的時空交錯,會形成什麼樣的有趣對話?
時間、空間與光線的交互激盪
照片,或是攝影作品本身總是具有一種相當多元且開放的身份或是價值,它可以是美術與藝術,可以是生活與記憶,也可以是證據與紀錄,端看影像在那裡使用或甚至照片擺放在那裡。一張照片,擺放在廟堂式的藝廊或美術館,就可以成為供人膜拜的藝術品;擺放在居家私人空間,或許可以是回憶或是個人品味,那麼,這批擺放在都會夜店的攝影展出作品,又透露出什麼樣不同的訊息?這批影像介入的時間與空間,是都會夜晚的商業營業空間。眾所皆知的是,夜店是讓人放鬆,享樂與交際的場所。而除了透過舒適的擺設與酒精的催化,更少不了的是,型塑這樣的場所最重要氛圍的來源:光線。所謂燈光好氣氛佳, 杯觥交錯,還有什麼看起來不美好?
而黃國彥的展出作品內容主軸,正是光線。確切地說,他透過相機,把光線的元素抽離成一些幾何與有機構成。而光線本身具有的RGB基礎色彩,在國彥的作品中化為最基本的點線面元素,就如同光線一直是構成攝影以及夜店氛圍的最重要元素一般。在這系列作品中的〈光.序曲-8〉,光斑構成了藍綠紅等十數個不同顏色的圓圈,形成看似對稱外藍內紅的幾何圖形,卻又有同中求異的光影效果;在〈光.序曲-3〉當中,如雲般由左而右漂浮的光線,造型卻好似是一顆飛在空中的愛心,不知是否暗示著或是指引著穿梭夜店的人們內心那種追求愛與被愛的渴望?
藝術之外,生活之內
除了光線在展出場地以及作品內容之間的交互指涉隱喻,我們也可以把晚上7點才開門營業的MARSALIS BAR酒館看作一間最晚開張的攝影藝廊。攝影影像可以賦予展示空間不同意義,展示空間當然也可付予攝影影像背景脈絡。在酒館看照片,總是比在美術館或是藝廊空間輕鬆有趣。更何況,大多數人不會是為了藝術賞析這種目的來到夜店,卻可以在這樣的空間偶遇藝術創作著的作品主題。
在這邊,可以用來下酒的不是只有小菜或是音樂,還有攝影與影像。在這樣的空間當中,不是由人們主動的去找尋藝術作品膜拜,也不用拿出嚴肅和安靜的態度來面對作品。相較之下,美術館內的當代藝術似乎總是停不了透過作品與論述對展覽場域的思考與對話,而傳統美術卻是常常存在與空間的對話之外而將對宇宙的思索放在畫面的四個框線裡面。黃國彥《光.序曲》攝影展,卻碰巧是這兩者的例外。
這些作品成為藝術與生活模糊分際間的綜合,透過光線的雙重隱喻,指涉的是攝影的元素也同時是都會夜晚生活的空間氛圍,以及在攝影作品所陳列的時間空間中的相互襯托。讓人不禁思索,真正成功的藝術品,是否一定要存在有高調的論述與專屬的,如聖物般供奉作品展出的空間場域?
當然,就如同黃國彥可以透過《光.序曲》系列攝影作品焠煉出光線如此純粹的美麗造型,生活與生命中也有許多純粹等待我們的體會與感動,在藝術之外,生活之內,美,或許就在那裡等你。
展覽預告:諾曼共和國 / 第一章:模擬的生活-陳柏豪個展
諾曼共和國 / 第一章:模擬的生活
陳柏豪個展
Republic of Norman / Chapter One :Imitation of Life
Skyler Chen Solo Exhibition
十多年來,藝術家陳柏豪旅居紐約或在世界各地旅行,這樣的經歷加上他自幼的自閉情境,讓他的作品總是會讓觀者不斷地反思到關於”人的存在”問題,在世界各地辦過許多展,其作品也被歐美各地的鑑賞者收藏的陳柏豪感性地說:「這對我來說像是一個夢想的實現_終於在自己的家鄉有機會辦一個展了。」
5/13-6/3
展覽地點:畫廊 the GALLERY
5/13-6/29
展覽地點: La Strada步道咖啡館
5/16(六)PM:07:00 開幕酒會暨現場展演
地點:畫廊 the GALLERY
(陳柏豪與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廖穗伶、沈慶瑜的合作展演)
想收藏三色井的畫嗎?
這次展覽特別的是,作品價格是你(買家)所訂的,換句話說,對你而言,你認為你喜歡的這幅畫價值多少?
展場中或是相簿中有所有作品目前最新的出售狀況,有一些人已經提出對自己喜歡的作品心中理想的價格,大家討論後,也同意以您心中的那個價格帶回自己喜歡的作品,有些人仍在思考到底要用多少錢買下它呢?所以趁這展覽結束前(5/10)請把握機會,將您喜歡的作品還有價格email給我們或是在展場中留言本中留言,我們會儘快與您聯繫的!
買了之後,要怎麼辦?
這次三色井林亦軒個展中,展出約70幾件作品,還有藝術家自藏的筆記本29本,展場中的每一件作品幾乎都是以不裱框的方式呈現,主要是因為每個人想把畫擺放在哪裡各有不同,因此用什麼方式裱一幅自己喜歡的畫?或是用什麼方式保存自己喜歡的作品?甚至是要送給別人成為一個特別的禮物嗎?...等等,都是可以讓我們親自參與的過程,如果大家去過步道咖啡館或是MARSALIS酒館、半九十茶屋,仔細觀察在這幾個空間裡所擺置的作品,將會發現林亦軒的作品也在其中喔!好玩的是,放的位置不一樣,擺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當然也跟每一件作品的差異有關,如果我們親自參與這樣的過程,相信每天一定都會想多看看它幾眼,甚至會忍不住想要將這個珍貴的經驗分享給您週遭的朋友。